說實話,Even The Ocean 的宣傳并不起眼,更別提吸引人了。對外公布的幾個視頻可以看出:不甚精致的像素畫面、不甚討喜的人物造型、不甚新奇的游戲玩法,也許經典的復古配樂可以為其加上幾分,但挽回不了其泯然眾人的第一印象。而能在琳瑯滿目的獨立游戲中脫穎而出,它靠的究竟是什么,Killscreen 在一篇報道中的描述解開了我的困惑。文章用“陰陽”來描述游戲的核心設計,在我看來,這個詞反而與游戲外的開發無比契合。
Even The Ocean
在 Even The Ocean 中貫徹陰陽之道的開發者是 Sean HTCH 和 Joni Kittaka 兩人。兩人名氣不大,貴在個性獨特,經常在 itch.io 上貼出各種另類的實驗作品。以兒童對性的好奇為主題引起過爭議的游戲 How Do You Do It?,就是由 Joni Kittaka 開發的,而他本人也在 itch.io 慶?;顒?itch.io Week 中接受過專訪。幸運的是他在之后遇到了跟自己頻率相符、極其合拍的 Sean HTCH。兩人在學生時代就開始合作,并推出過一款懷舊向像素風的 Zelda-lite 冒險游戲 Anodyne,因其普通冒險下神秘憂傷的超現實內在而深受好評。在這之后,兩人依舊保持著學生時代的另類和獨立,不緊不慢地開始了下一款游戲的制作,它就是 Even The Ocean。
與 Anodyne 類似,Even The Ocean 延續了兩人對冒險解密游戲的偏愛,并將平臺動作元素與敘事互動機制融入其中。在光能量與暗能量共同維持運作的 Even The Ocean 的世界里,一次對 Grand Whiteforge City 發電站的例行檢修卻成了災難。眼看整座城市陷入危機,Aliph,發電戰的一名低級技工,有著不怎么討喜的外貌:身材臃腫,面色黝黑,留著粉紫與綠藍的雙色頭發,卻意外有了新發現的能力,擔起了拯救整座城市的重任。在這樣的背景設定之下,Even The Ocean 中的一切都關乎“平衡”二字,從玩法、劇情到主題,從 Aliph 的身份、環境問題到兩種能量,按照制作組的說法,游戲表達的是如何維持人自身以及人與世界的平衡。
平衡二字貫徹到游戲機制中去,就是結合了光暗兩種能量的平臺動作玩法,而這也是游戲目前最大的亮點之一。游戲沒有血條的設定,取而代之的是能量槽,一側是光能量,另一側是暗能量,分別用綠色和紫色代替。你可以通過與周邊環境互動,來實時改動能量槽的顏色,從而獲取不同能力,以應對不同的場景。顏色越偏綠,你就能跳得越高,但奔跑速度相應會減緩;反之,當顏色越偏紫,你就能跑得越快,但跳躍高度相應會下降。因此你需要時刻調整能量槽的顏色朝偏全綠或全紫靠攏,從而改變水平或垂直方向上的移動速度與敏捷度。但要小心的是,一旦失去平衡達到臨界值,你就會一命嗚呼。
在能量槽顏色影響移動外,能朝向四個方向的護盾則起到保護和互動的作用。在這兩個簡單工具的幫助下,你用著自己獨特的游玩方式,在障礙重重的世界里開始了冒險。為了避免危險,你可以時刻將能量槽保持在平衡狀態,不偏不倚;你也可以很小心地調整能量來加速移動;再者,你還可以大膽使能量保持在臨近極限的最大值,從而將移動變成一場快速動感的跑酷之旅,而這一切都取決于你。
游戲共有四種類型的關卡設計,大型的有發電站區和自然區,小型的是世界地圖區和城市區,四個區域對應的游戲體驗也各不相同。發電站區類似于以普通的游戲關卡,提供的是以平臺動作元素為主的線性體驗。自然區專注于不同場景,你會穿越廣闊的地貌:森林、海灘、沙漠等。在這些地方,你可以跟 NPC 互動、收集信息、完成任務,從而到達最后的發電站區,這一塊的玩法又帶上一絲日式 RPG 的味道。俯視角的世界地圖區則更像 RPG,通過在展開來的地圖上移動,實現自然區與城市區的往返。至于城市區域,則是游戲主要劇情的發生地,你在探索各個發電站的同時,還需要時刻返回城市推進劇情。
Sean HTCH 和 Joni Kittaka 想做的,是講述一個有關平衡的故事。歷時三年的開發過程中,Even The Ocean 發生了許多變動,但其核心卻始終如一。早在 2013 年,兩人提出了一個創意:分別制作兩款游戲,一個叫“ The Ocean ”,一個叫“ Even ”。前者是典型的平臺冒險游戲,合理運用兩種能量在“ The Ocean ”世界里展開冒險;后者則是典型的互動敘事游戲,名叫“ Even ”的 20 歲女孩生活在虛構的現代海濱城市里,你要做的就是在行走和互動中體驗她的生活和白日夢。通過機制互通和故事關聯,兩個游戲最終并到一起。
在原始創意的支撐下,游戲開發穩步進行,甚至還推出了 Motion Demo。然而,在媒體鮮為報道的兩年過后,Even The Ocean 卻像是完全變了個樣,“ The Ocean ”和“ Even ”被巧妙融合在一起,主角和情節也發生了極大的改動,不變的是對個人本身與個人與世界的平衡的關注。Sean HTCH 和 Jon Kittaka 像是“天生一對”,一個負責音樂和程序,一個負責美術與劇情,在不緊不慢的共同努力下,朝著最初定下的目標前進,對游戲加以不斷修正和改善,將其打造得更為圓潤通暢,整個開發過程就像是游戲之外的一次陰陽協調。
結語
只有兩個人的小團隊,運用各自所長,踐行著自己的游戲夢。讓我敬佩的是,他們最初也不知道會走到哪里去,只是在一個想法下,三年如一日,辛勞卻自在,開發著一款市場主流外的另類游戲。盡管它看上去“簡陋”、“粗糙”、“賣相不佳”,但正如 Anodyne 教會我們的,Even The Ocean 肯定不止這么簡單,陰陽平衡主題背后,隱藏著怎樣的深意,一切還有待我們去發掘。游戲開發進度良好,預計今年夏末發售,官網已開啟預購。STEAM官網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