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繁華的城市,越少不了高樓大廈的裝點。車來車往,將不同身份職業的人們送進這一幢幢大樓里??偸菚袠峭獾娜艘驑莾壬萑A的環境氣派的裝修而渴望進入,可只有身在樓中的人才會懂其中之苦,坐在舒適的辦公室里要應對的可不是繁重的工作壓力這么簡單,處理與同事老板之間的關系也讓人應接不暇。
盡管如此,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還是希望能夠待在舒適的環境中工作,因此誕生了不少“雅皮士”(雅皮士:這一說法流行與20世紀80年代的西方國家,特指有上進心、較高知識技術水平和消費能力高的年輕人)。國外一個熱衷于像素藝術的制作團隊Baroque Decay就將這些“雅皮士”的職場生活制作成了一款名叫Yuppie Psycho的游戲,并從一個職場新人Brian 的視角展開了故事。
令人意外的是,這既不是一個職場新人養成記,也不是一段職場戀愛Galgame,卻是一款徹頭徹尾的恐怖游戲。
社會問題凸顯下的故事背景
游戲的背景設置為90年代的反烏托邦社會,主人公是一個帶著黑框眼鏡,穿著學院裝的有著一副滿臉憂愁的男孩Brian出現在畫面當中,主人公非常日系的形象似乎在暗示這游戲的故事是發生在日本。而在游戲之中,主人公如同其他游戲中的角色那樣,被貼上了幸運BUFF,他畢業后的第一份工作就得到了世界500強企業之一“Sintracorp”的青睞,并成功獲得了該企業的offer。
正當他即將走向“雅皮士”之路時,他發現整個公司有著難以言說的詭異氣氛,恐怖的事情接二兩三的發生在他同事身上,隨著他一點點的調查,他才發現這一切和之前給公司做出巨大貢獻的女巫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并且隱藏在公司背后的秘密也逐漸顯現出來……
用像素演繹恐怖
游戲的畫面都是用經典的16bit的像素繪制而成,為了增加沉浸感,還制作樂一些簡單的過場動畫,不同于實際游戲中簡單的造型,在動畫中人物立繪設計精致,玩家也能從這些動畫中感受人物的情感變化。
對于游戲的動畫穿插以及游戲中劇情的呈現形式上,制作團隊從David Lynch,David Cronenberg等小眾藝術家的作品中汲取靈感,同時在制造游戲氛圍上受到了日本導演冢本晉也的電影、伊藤潤二的漫畫影響,營造出神秘和超現實主義的氣氛。
經典恐怖玩法的融合
雖然目前游戲并沒有公開,但從開發者對游戲的介紹中我們還是對能了解到一些游戲的玩法。在這里,生存、冒險以及解謎貫穿著整場游戲。我們可以使用電梯充分探索公司所在的大樓,來回在Sintracorp的各個部門尋找線索;還能調查周圍可疑的事件,甚至也能和同事們對話,從他們的對話中了解這個公司的情況并傾聽他們的苦與樂。
另外,這個已經發生詭異事件的公司充滿著各種稀奇古怪的生物,弱小的玩家也沒有能力對抗他們你,所以需要隨時躲藏以確保自己安全。更重要的是,還要利用線索解開關鍵的謎題,不過這種時候務必小心不能讓“女巫”靠近你。
以恐怖為噱頭?
整體來看,這款游戲有著與其他恐怖游戲非常相似的玩法,對于熟悉這類游戲的玩家可能會感覺到套路滿滿。而在Steam上我們也能經常看到類似畫風和玩法的游戲,像前段時間上架的Mad Father以及Yomawari: Night Alone都能找到相類似的感覺。
但這款游戲的特別之處在于制作團隊選擇了與現實生活非常接近的題材,從職場生活著手,將反烏托邦作為故事的背景,同時將“雅皮士”作為其他人物的標簽,然后再用一個看上去不屬于這個游戲背景中的角色作為旁觀者,讓主角與整體的游戲背景形成對比,從而凸顯游戲故事。所以,游戲中劇情和恰好的恐怖氣氛成為了最關鍵的部分,對于恐怖氛圍的把控,有了之前所說的畫面再加上Va-11 Hall-A的曲作者為本作制作了精彩的音樂,恐怖的效果有了保障。
有些擔心的是,如果最后的劇情僅僅只是對反烏托邦和“雅皮士”蜻蜓點水式的隨口一提,那么“恐怖”就將成為宣傳的噱頭,更別說能與制作團隊之前制作的“點蠟燭”恐怖游戲The Count Lucanor相比了。
如果你想要體驗這樣立足于現實卻又超脫現實的恐怖游戲,不妨去綠光投上一票,不過對于國內玩家最關心的語言問題,制作人表示為時過早,畢竟他們還在和@什么謎之聲被搶注了 一同為前作The Count Lucanor的漢化努力著,相信這一款游戲的漢化也指日可待。